那油痕是來自哪裡?

 

我整理中的一台R350 CDI,是台車況非常好的車,安靜平穩順暢有力、外觀內裝完整漂亮,也就是大部分賣車人口中說的無待修。

 

 

但這樣無待修的車,我前後也是整理了十幾天,進出禾原至少六次以上,交叉測試的總試車路程,全加起來大約跑了500公里。

 

 

為何一台無待修的車,我還是整理了十幾天?

 

因為我在處理一處的小漏油。

 

此車原車來的底盤狀況非常好,只有引擎與變速箱交接處有濕濕的油痕(照片1),但沒有滴油。

 

 

 

以經驗判斷,這有可能是來自於後曲軸油封漏油,但也有可能是來自於引擎的中上部漏油,所流下來的油痕,因為從引擎尾端往上看,密密麻麻的構造,電燈照不到細處,所以很難判斷漏油點是哪裡。總之處理的方式,就是費工的土法練鋼,從上到下把引擎跟底盤的油漬都洗乾淨後,再去跑個100公里後再觀察。

 

 

而引擎的最頂端就是渦輪增壓器(照片2)。

 

 

 

 

禾原把引擎上部所有管路都拆除後,發現渦輪增壓器的下方箭頭處(照片3),有油痕的痕跡,可能是渦輪漏油。

 

  

 

但檢查這個渦輪還是新的,在2020年1月15日翻新過了(照片4)。

 

  

 

再來檢查渦輪軸心沒有間隙(照片5),初步排除渦輪漏油。

  

 

那照片3的油痕是來自於哪裡?

 

我一開始假設,可能是之前換新渦輪時,所留下來的殘油沒有清除乾淨。

 

接下來的流程,我把引擎底盤上下全部清洗乾淨,包含照片3的部分,然後我去跑個100公里。

 

 

在100公里跑完後,再度進到禾原檢查,照片3還是有油痕,確定不是之前更換渦輪所留下來的殘油。

 

 

接著我更換照片6的PCV閥管路轉接環,把照片3的油痕洗乾淨後,我又去跑了100公里。

 

  

 

在100公里跑完後,再度進到禾原檢查,照片3還是有油痕,排除照片6的轉接環。

 

 

接著我更換照片7的渦輪進氣管路轉接環,把照片3的油痕洗乾淨後,我又去跑了100公里。

 

  

 

在100公里跑完後,再度進到禾原檢查,照片3還是有油痕,排除照片7的轉接環。

 

 

接著我更換照片8跟9的PCV閥,把照片3的油痕洗乾淨後,我又去跑了100公里。

 

  
 

 

在100公里跑完後,再度進到禾原檢查,照片3已經沒有油痕,PCV閥就是漏油點。

 

以上各位看文字的敘述過程好像很簡單,沒什麼,但實際上整個的查修過程,卻是非常辛苦繁雜

 

 

交叉試車要累積跑100公里,就要耗掉我約一天的時間。

 

 

進到禾原還要安排空檔上頂高機,還要等到引擎冷卻,還有拆裝引擎上部管路檢查,再加上要更換零件,這樣可能又一天過去了。

 

 

那有人會問,買車的人也不會看到這裡,有需要這麼大費周章整理嗎?答案是:有!

 

 

有的原因有兩個:

 

一.這是台車況很好的車,我不希望留下這個小缺。

二.連我們專業的,都要處理十幾天了,若接手的是位完美度高的車主,如果他要處理這個小漏油,他不累死才怪,甚至有可能還被誤修,被認為又是渦輪再漏油,把這個剛換新的渦輪又更換掉。

 

為何我這麼在意這個小漏油?

 

因為任何渦輪相關問題的漏油查修,都是冒險複雜的工程,若在我的能力內,我都會盡力把這種大頭工程處理起來,把任何大頭的問題丟給下任車主,絕不是我賣車的風格。

 

怎麼說呢?

 

首先渦輪的漏油問題查修,要先查明是渦輪本體的真漏油還是假漏油。

 

檢查的次序如下:

 

檢查渦輪的風扇軸心是否有間隙,只要有間隙,渦輪本體漏油的可能性就大增,這叫真漏油。

 

若渦輪風扇軸心沒有間隙,那可能就不是渦輪本體瑕疵的漏油,這叫假漏油。

 

 

渦輪本體的假漏油查修如下:

 

>先檢查渦輪各管路是否有裂痕,或接頭有硬化引起的漏油。

>檢查渦輪進氣端及排氣端是否有異常,導致渦輪軸心因壓差問題產生漏油。

>檢查PCV閥是否有異常引起的漏油。

>檢查渦輪回油管,是否有異常引起漏油。

>檢查進氣管路是否有漏真空,引起的吹漏氣異常漏油。

>檢查汽缸壁與活塞環間的縫隙是否過大,造成吹漏氣過大的漏油。

>其它⋯⋯等。

 

若在查修過程中,只要上方的其中一項誤判,就是誤修的大循環,甚至有可能會變成更換渦輪本體,或更換活塞環的嚴重誤修,這都是大金額大工程的。

 

 

那也會有人問,這樣繁雜的整理,跟不斷地試車,我不會很累嗎?答案是:不會!

 

 

我不會累的原因有兩個:

 

一.這是我興趣的工作,有興趣就會有動力。

二.這是一台駕駛感受很好的車,舒服安靜好開,在不斷的試車開車過程,其實也是一種享受。

 

 

 

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