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程數VS內裝磨損度
這台是99年的W220 S500。
里程數6萬公里。
這台車電池沒電了,我只能在不發動引擎的情況下看車。
這個地方會破是很多雙B的通病。
手煞車的拉桿斷掉不見了
這個液晶螢幕霧化了,以我的經驗判斷. 這個螢幕曾經有段時間至少半年以上沒用,像我店裡的3C產品螢幕也是這樣,放個半年沒賣出去. 期間又沒去開機,結果螢幕就霧化了。
這台車的前後避震器都掛了,氣壓避震器掛點最容易判斷的方式. 就是一天沒發動車輪就頂到輪拱了。
方向盤的磨損度估算15萬公里上
排檔桿的磨損程度我估算20萬公里以上
皮椅磨損程度約15萬公里以上
門把磨損程度約20萬公里上
其他細項磨損程度約15萬公里以上
感想
顯然這台車有被調表,賣車的人也說有被調表,但調到6萬公里就太離譜了,對照內裝磨損度一看就穿幫了。
假如調成15萬公里. 我可能還會抱著七成的相信度。
那既然調成6萬公里會被抓包. 調成15萬公里比較保險. 那為何車商還是調成6萬公里?
因為9成買車的消費者都是外行人,他們買車只看年份跟里程,調成15萬公里. 外行的消費者連看都不會去看車。在車商眼裡. 對於外行的消費者只靠銷售術語賣車,不實的銷售術語往往可賣到高價,這才是車商獲利的主要來源。
我對於車商分成感覺好的跟感覺不好的,我判斷方式就是根據他們對銷售術語的拿捏程度,
全站熱搜